- 注冊時間
- 2013-7-4
- 最后登錄
- 2025-4-27
- 閱讀權限
- 200
- 積分
- 5838
- 精華
- 25
- 帖子
- 1176
  
|

燒得發(fā)白的鉚釘被以最快的速度塞進橋身節(jié)點板的連接孔洞里,穿出的部分再被鉚釘槍壓進去,馬上形成一個圓形的“圖釘”樣的圓頭。日前,在上海船廠整修的外白渡橋進入修復的最關鍵時刻———鉚釘連接,這個瀕臨失傳的傳統(tǒng)工藝,將為老橋再現(xiàn)出百年的風情。
! }( b, L, j$ n. Z5 p- }4 t. N3 `4 R. `2 w, ?+ M3 A8 h
鉚接工藝
8 x0 v/ Q9 _, r' }" O: y5 c% s: L# S
@+ h& R- K" j6 I0 A 全國范圍尋找百年前工藝 ; [! L- h: _ R5 o$ s# {/ _- k, t
1 I# i4 O: k* i! V
記者在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正在進行著鉚釘工藝操作的工人,帶著濃濃的西北口音。原來這批給上海的百年老橋進行“鉚接手術”的工人,都來自西安。 1 J3 ?9 X, r4 C. H
: Q" P2 D5 B7 ]! x+ w% b 負責老橋修復工程的上海船廠老工程師陸建民向記者講述了尋找鉚釘工人的不易。原來,根據“修舊如舊”的原則,外白渡橋從一開始的修復方案就確定了采用傳統(tǒng)的鉚釘工藝。但是由于從上個世紀70年代末開始,隨著焊接技術的發(fā)展成熟,鉚接工藝慢慢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因此,接到任務的時候,怎樣能找到還懂得鉚釘工藝的工人便是一大難題。后來,大家想到鉚釘工藝在鐵路上還在個別使用,因為鐵路橋也是鉚釘工藝的,而鐵路橋的維修等方面應該還有所使用。于是向全國范圍內的鐵路系統(tǒng)尋求幫助,千方百計地與秦皇島、陜西等有可能存留此項工藝的地方進行聯(lián)系。終于在中鐵山橋集團和中鐵六局找到了合作伙伴,值得慶幸的是,雖然懂得這項工藝的人數已經很少,但是這項工藝還在。 7 E/ `8 ]9 M1 ], C; r; x
" ^+ M* {9 F Y- ^- {
據介紹,現(xiàn)在正在給外白渡橋實施鉚釘連接手術的13位工人便是來自西安華山腳下中鐵六局下屬企業(yè),其中最大的老工人已經56歲。他們從西安帶來了鉚槍、風銑、頂把、鉚釘鉗子等鉚釘工藝的專業(yè)工具。而另一批來自山海關的鉚釘工人近期也將抵達,參與老橋的鉚接手術。
4 o& y& P0 I8 J: i6 b& H* \
4 E; q- }: m, m3 T9 Z1 q “給百歲的文物進行鉚接工藝,對我們來說還是頭一回”,今年已經54歲的付師傅告訴記者,雖然從技術上講對他們來說是小菜一碟,但是由于面對的是百歲文物,不能出一絲差錯,他告訴記者,每次鉚接完畢都會對每一個鉚釘進行仔細檢查,用榔頭一個一個地敲,不能有任何松動,用0.01毫米的塞紙檢驗,不能塞進去,才算合格!耙粋鉚釘不合格都要拿下來,一定要給上海人民一個百分百合格的老橋。”
" G( ^7 A# H/ ^" k3 X& o
5 p5 h9 p1 C5 O9 P2 q1 H1 l 快,一個鉚釘5秒內穿過 : u# ]& v$ o! j: A1 @2 b1 P, e s# v
. ~; O- z9 g0 K9 j: c
昨天下午,在民生路碼頭上記者看到,渾身被腳手架圍繞的老外白渡橋靜靜立在秋風里接受著技術人員的檢修。在一側的空地上,有一個燒得旺旺的火爐,一枚枚鉚釘被燒得通體發(fā)亮,守著火爐的工人用特制的鉗子將燒好的鉚釘扔給在橋下守著的一名接釘工人,接釘工人用鉗子夾起釘子快速地敲兩下,迅速地將鉚釘穿進需要連接的節(jié)點板的孔里,早就一旁守著的另一名工人趕緊用專門工具把鉚釘從后面頂住,正面兩名工人用鉚槍將鉚釘穿透過來的部分“頂回去”,在一陣轟鳴聲之后,剛剛還紅色的鉚釘一頭被頂成了圖釘樣的圓頭。整個過程一氣呵成,一個鉚釘從出爐到牢牢釘在橋身上總共只用了大概十秒多的時間,7個工人配合得嚴絲合縫。 # w& J1 k7 u% o% ?0 P
1 j' J6 v: K) l+ [; q# c: K# v “鉚接這個活是真正的‘趁熱打鐵’,一定要快,5秒鐘之內穿不進去,這個釘子就不合格。”現(xiàn)場指揮工人作業(yè)的中鐵六局的付師傅告訴記者,鉚釘工藝主要原理就在于鉚釘在高溫下穿過連接孔,膨脹后將鐵板牢牢鉚住。一般在鉚釘達到1050-1150攝氏度的時候開始實施,需要在其降到650攝氏度之前完成鉚接。如果4-5秒內,鉚釘穿不進鐵板間的連接孔的話,鉚接就算失敗了,因為低于650攝氏度的鉚釘即使穿進去,也沒用。 / A: c. b* I- M! m2 v
1 B3 [8 j; v6 u1 ~6 y. h 怎樣才能判斷鉚釘的溫度?這需要有經驗的老師傅憑感覺來判斷。付師傅告訴記者,一般鉚釘燒得發(fā)白開始冒火星的時候,溫度一般就在1050攝氏度左右,這時候就可以出爐了,但如果鉚釘在5秒內還沒能穿進接孔,那肯定就要重新再來一次了。鉚釘從出爐到鉚接,越快越好,而隨著天氣越來越冷,這個過程也要求越來越快。這不僅要鉚接工人眼疾、手快,更需要默契配合。 / b7 a4 v) ^3 E# h
6 c4 C3 N; j7 a7 ^: g+ K4 [ m 慢,7人一天鉚接2平方米 % L8 o$ @% a* i% H* T2 q
* d/ Q9 k# U- {' D
“慢工出細活,鉚接這活還得慢慢干”。雖然成功完成一個鉚釘連接只需十秒,但完成一個2平方米左右的節(jié)點板鉚接則需要花費7個鉚釘工人整整一天時間。 9 ]/ Z/ \) O" G* a7 K9 I: t
% q; ~4 `) {4 p) x 負責外白渡橋修復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由于外白渡橋上的鉚釘連接都是一百年前的工藝,要保證老橋修復到百年前的模樣,需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根據初步測算,這次整修就需要約3萬個鉚釘重新鉚接,而這些鉚釘的直徑、長度等規(guī)格又各不相同,大約有幾十種規(guī)格,每一個需要鉚接的孔洞都需要進行精確的計算和測量,有一絲差錯都會影響鉚釘的質量。 8 H; c/ ^6 p# m* m4 j, f; w* F. p
/ G9 S, o/ q7 u4 d& T$ L% y& d0 Q
“這塊板上要釘150多個釘子,哪個釘子對哪個孔都要量好,對每一枚釘子都要熟悉透了!必撠熴T釘工藝的付師傅指著正在鉚接的一塊2平方米左右的節(jié)點板告訴記者,就這么點大,就有7個不同規(guī)格的鉚釘,而且這些不同規(guī)格之間的差別很小,有的只差兩三毫米,一般人可能肉眼都看不出來,但是就這兩三毫米卻是一點都不能錯的,真正的“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差一點點就沒法用。因此必須仔細檢查接孔的大小,配之以相應的釘子,一爐釘子的擺放也很有講究,每個規(guī)格的釘子有多少,哪個規(guī)格的釘子放在火爐的哪個角落上都要心中有數,不能亂。
& I5 I& Q, B2 S3 b) j4 }% y9 r, |
: e3 t9 y' B- [0 ~) @. Y# E& q$ L 此外,鉚釘工人間的默契配合也很重要,整個鉚釘過程需要一個工人負責燒釘和傳釘,一個接釘工專門負責接釘和穿釘,穿好后還有專門的頂把工負責將鉚釘從后面頂牢,兩個鉚槍工從前面完成最后的鉚壓。此外,還需要有一個輔助工進行輔助工作,以及一名專門的協(xié)調指揮人員,進行現(xiàn)場統(tǒng)籌指揮。7個人一組,必須熟練默契配合,才能保證在十秒鐘左右的時間內,順利完成一個鉚釘的鉚接。
; n! }: u, f) q- {( y, ?; l |
|